兩地一家人▲日本阪神地震信仰中心紙教堂矗立九二一震央埔里鎮桃米社區,原住民歌手演唱聖歌祝賀。(廖肇祥攝)
▲日本阪神地震信仰中心紙教堂雖然是紙筒搭成的,但結構相當穩固,內部空間也頗寬敞。(廖肇祥攝)

  日本阪神大地震後當地鷹取社區紙教堂跨洋來台,昨日在九二一地震震央埔里鎮桃米生態社區再次矗立,未來將繼續扮演社區重建、產業交流的中心角色;幕後推手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指出,紙教堂曾是日本當時重要的救援基地,九二一周年前夕在台灣矗立,有跨越宗教、族群的象徵意義。

  來自全台約五百名的天主教、基督教友,擠爆了紙教堂,戶外廣場充滿了歡樂氣氛,原住民歌手連番上台,慶祝象徵重生、族群平等、生態環保意涵的紙教堂(Paper Dome原意紙巨蛋)落成,由天主教會台北總教區洪山川總主教領禱,他說:「在日本阪神及台灣九二一地震中,我們經歷了大自然威力,承認人的微小和脆弱,在這裡,我們看到鷹取教會及埔里桃米新故鄉在愛與互助中,成為一家人」。

阪神移到台灣 交流重建經驗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表示,紙教堂是日本阪神地震重建歷程當中非常鮮明的象徵,日本願意將紙教堂遷至台灣,代表兩國團隊間有堅強的互信基礎,也是台灣社會力的凝聚與展現。

  廖嘉展回想向日本阪神大地震重建團隊建議將紙教堂遷至台灣的過程,形容自己有如「向天主借膽」,紙教堂及新故鄉見學園區需兩千三百萬建設經費,紙教堂動工之前,根本不知道錢在哪裡。

  回到二○○五年一月,台灣九二一地震社區重建團隊一行人參加阪神地震十周年系列活動,被紙教堂呈現的氛圍所感動,在談話中得知紙教堂不符現狀使用,將移築到別處,與會的廖嘉展致詞時,突然迸出:「能不能將Paper Dome移築到台灣,做為台灣與日本地震社區重建經驗的交流平台?」一句話開啟了台灣九二一的夢想新世界。

兩地想法不謀而合 上天旨意

  而在廖嘉展致詞的同時,協助首席建築師阪茂將紙教堂蓋起來的建築師森崎輝行,趕來參加晚宴的途中想著:「何不將紙教堂送給台灣,作為兩地交流的媒介?」兩人會面後,討論前幾分鐘的想法,都認為「這樣的巧合,莫非是上天的旨意?」

  日本神戶市鷹取社區中心的神田裕神父昨天也來到埔里,雖然語言不通,但他專心的聆聽,並以攝影機記錄這溫馨的一刻。

〈 本資訊轉載自 2008-09-21 中國時報 【廖肇祥/南投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