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本地少數種裔課題
(本報訊)天主教大專聯會(聯會)舉辦體驗活動,讓公教學生親身接觸南亞裔人士,關心弱勢社群。 聯會七月三日舉辦生活體驗,安排約十五位參加者分別到各區探訪少數族裔:一批青年到佐敦附近店鋪接觸南亞裔人士;另一組由「文化融合協會」(Society of Cultural Integration,SCI)帶領,探訪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及重慶大廈;第三批則上門拜訪南亞裔家庭。參加者完成體驗後,轉到聯會位於界限街的會址作分享。 分享環節上,到訪佐敦店鋪的參加者稱,他們接觸了一位辭去高薪厚職的南亞裔女士,她與丈夫以積蓄購買了一所雜貨店,希望在港落地生根。參加者區逸芝說:「夫婦把鋪頭打理得井井有條;一般人或會有偏見,認為他們教育水平較低,事實上他們亦很出色。」參加者區以德對此有深刻的感覺:「來自異鄉的南亞裔人士為下一代著想,希望在本地置業,植根香港。」 參與家訪的青年則表示,認識了多個公教及基督新教「家庭」。參加者所探訪的小型單位由多個家庭合租,屋內成年人會互相照顧對方子女,守望相助。有參加者說,住客雖然過著清貧生活,「但仍合力維繫這個大『家庭』,當時更召來了其他南亞裔朋友,請求探訪者協助他們求職,鄰里間顯出一份溫情。」 另一批參加者先後到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尖沙咀清真寺)及重慶大廈參觀,清真寺教長 Suaibu Noohu 為到訪的公教青年介紹伊斯蘭教。探訪清真寺期間,來自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徒 Khawajai Asim 向本報表示,花了四個月才找到工作,現時在一間印度公司擔任文職工作。他又說:「香港是一處好地方,我很喜歡香港人。」討論中,參加者胡天衡認為,南亞裔港人或曾受到歧視,但仍對香港人有良好印象,值得香港人深思。 在反省環節,講者南方民主同盟主席龍偉汶指出,南亞裔人士遇上許多生活障礙,他說:「得悉一位南亞裔婆婆被車撞倒,她醒來後,便發覺自己躺在醫院病床,但沒有人能告訴她發生何事,她感到非常驚慌與無助;婆婆即使說出病情,醫院亦無人能聽懂。」 另一位講者、文化融合協會成員Sithi Hawwa認為,現時的教育制度未能滿足南亞裔人士需要。由印度移居香港的學者Hawwa解釋,本港學校沒有專為南亞裔人士而設的中文課程,間接妨礙青少年就業。SCI 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教育,包括舉行講座。稍後的神學反省環節,邀請了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執行秘書陳麗娜與參加者作分享。 根據二○○一年的人口普查,南亞裔人士佔本港人口二十五萬,其中以印度人為大多數;另外,種族歧視條例草案諮詢文件將於九月立法會選舉後推出。(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