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梵蒂岡教廷15日正式發布消息說,天主教會與東正教會(Eastern Orthodox Church)代表在上個月的一場會議中已達成協議,東正教會認可天主教教宗(羅馬主教)在教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形同兩大教會的共主。這項協議雖然象徵意義大於實質,但仍為化解兩大教會900多年的分裂邁出重要的一步。
這場會議10月8日至15日於義大利東北部古城拉芬納召開。天主教會代表是「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主席、德國樞機主教華特.卡斯伯,東正教會則由君士坦丁堡牧首區主教齊奇歐拉斯領銜。雙方雖然對教宗地位達成共識,不過對教宗如何憑藉其地位來行使權力,仍有相當大的歧見,而東正教會希望繼續保有高度的自主性,不會輕易接受天主教廷的管轄。
東西教會大分裂(The Great Schism)發生於西元1054年,是西方宗教史上劃時代的轉捩點,主要肇因於羅馬與君士坦丁堡(今日土耳其伊斯坦堡)兩大宗教重鎮之間,長期為教義、權力與位階爭執不休,終於導致兩大陣營徹底決裂。後來雙方雖然曾試圖言歸於好,可以始終功虧一簣。
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正教是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國教,長期在巴爾幹半島、中東地區與俄羅斯傳布,今日在俄羅斯與希臘等國家仍具有近乎國教的地位。東正教據估計約有2億2000萬教徒,雖然僅及天主教的五分之一,但在基督教體系中仍具有崇高地位。
分析家指出,這項協議能否催生出更豐碩的成果,仍在未定之天。兩大教會複雜的教義、歷史與傳教糾葛,需要時間一一化解。目前考慮的方案之一,是由雙方的高層神職人員舉行大規模「公會議」(ecumenical council),討論相關問題。
但是東正教本身的組織特性暗藏變數。君士坦丁堡牧首區雖然名義上地位最高,但對其他牧首區與教會並不具實質管轄權,最近更與俄羅斯正教會爆發內鬨,導致後者代表憤而退出拉芬納會議。如果信徒多達1億2500萬人的俄羅斯正教會拒絕背書,這紙協議恐將岌岌可危。
<
本資訊轉載自閻紀宇/綜合十六日外電報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