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廷宗教交談主管指稱

 
菲茨杰拉德總主教(左)主持「梵二《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 四十年來的發展」講座。旁為湯漢主教。

  (本報訊)教廷負責宗教交談的部門首長訪港時稱,在目前多元化的社會中,宗教交談顯得尤其重要。

  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菲茨杰拉德總主教(Michael L. Fitzgerald)十一月廿七日至卅日訪問香港,廿八日下午於聖神修院神哲學院主持「梵二《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 四十年來的發展」講座,逾四十位神父、修女、學院學生和信眾出席。

  天主教會六十年代召開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並於六五年十月發表《教會對非基督宗教態度宣言》(下稱《宣言》),提出教會以人類家庭團結友愛的精神,與其他宗教共謀人類福祉。

關注新興宗教現象

  講座中,菲茨杰拉德總主教指目前宗教、種族、文化的多元情況尤其顯著,《宣言》裡尋求人類團結互助的精神依然適切,特別是有關宗教自由和宗教團體的合理訴求。

  然而,總主教說:「在現今社會,好些人不信任有體制宗教,自行開創適合他們的新宗教;加上後現代思潮的影響,人們會把不同宗教混雜一起,故委員會與其他體制宗教交談的同時,亦會研習新興的宗教現象。」

交談與宣講彼此相容

  《宣言》提及其他宗教「真的聖的因素」,總主教補充這意味著其他宗教裡同樣有「恩寵的元素」,讓其信徒同樣可以得到救恩;但這不表示教會認為別的宗教是達至救恩的其他途徑。他說:「教會宣信耶穌基督作為唯一救主的同時,亦鼓勵神學家探究其他宗教在救恩計劃中所扮演的角色。」他重申,交談是福傳工作的一部份,與宣講基督救恩是教會內相容的使命。

菲茨杰拉德會晤本地的宗教領袖。中為孔教湯恩佳

  總主教又承認委員會未有積極與「本土宗教」(或稱傳統宗教、原住民宗教)展開交談,由於本土宗教的特色是保留在原來的社會文化處境中(相對於世界宗教傳播到不同的地方和文化中),與本土宗教交談亦涉及福音與文化的交談。就這一點,總主教提出可進一步探討孔教是否屬於「本土宗教」這一類別,他又指二○○二年亞西西宗教和平祈禱會上,亦有孔教人士參與。

談論公教與儒佛道交談情況

  佛教方面,總主教指佛教在修道主義上影響深遠,吸引歐美地方不少人參加它的修道活動,委員會曾聯同歐洲的天主教主教團協會,探討這現象背後的牧民課題。他說,天主教方面已就修道主義展開有系統的宗教交談工作,佛教僧侶亦有參加這類研習交流。

  至於《宣言》中提及教會與「其他宗教」的交談,總主教稱近年有不少宗教(《宣言》中未有具體地提及它們的名稱)與天主教交流,這方面有很大的空間,例如有鍚克教信徒便希望教廷正視與他們的交談;總主教稱道教、神道教、巴哈伊教等亦有加入宗教交談的行列。

「信徒」衝突未必關乎宗教

  對於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後,回教徒備受壓力,總主教指災難後伊斯蘭教時被等同於恐怖主義,但另方面亦慶幸很多人因而願意多了解伊斯蘭教。

  在答問環節,總主教指新聞不時提及的宗教信徒衝突,衝突往往是因著政治、利益或種族等問題而產生,宗教未必是根本原因;即使如此,宗教也可能成為構成衝突的一個因素,故此宗教領袖要教育信眾免得他們被利用而捲入衝突之中。(植)

< 本資訊轉載自2004年12月5日香港《 公教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