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的Jihad觀
默罕默德於公元622 ~ 623年在麥地那建立社群(Ummah)合約,包括三宗教(猶太教、基督宗教、伊斯蘭教)因皆信一神,不同成員相處共存。回教早期為經濟因素向外擴展。750年中心在大馬士革吸收高經濟及文化,擴展到西班牙、中國、蘇聯及非洲等國。經商人向外貿易傳教,先從當地王公貴族藉交易而傳教,繼續往中、下階層者。
可蘭經自610 ~ 640年以口傳為主,640年後才記述下來。Jihad(一般被譯為〝聖戰〞)在教義上之涵意:
一、 字面上意義,可因時制宜,如心理方面的爭扎或退到最後的奮戰。
二、 理念方面,由戰鬥、今世擴展到後世,強調後世的重要性。
三、 經典的詮釋是正義與適當、義務性與防禦性。可蘭經的戰爭分整體及個人的。個人性為大,心、口、手、劍四層次,由內到外奮戰。
911為賓拉登與神學士的政治結合,乃個人的奮戰。可蘭經Din道(宗教之意)不勉強個人信仰,但政教結合很明顯。捍衛傳教士,不打同信唯一神者。整個組織,戰前要充分準備1.
鼓舞士氣2. 兵器準備3. 戰爭觀念:(1)不信者、口是心非者(2)忠於神的旨意(3)集體迫害比個人更嚴重。
Jihad不封聖人,但要人更接近神。殉教者直升天堂,為教而戰,受死者將接受天堂之福。原教旨主義提倡以理性思考源來教義,每個時代不同,要以原教彈性詮釋。
伊斯蘭十八世紀後,不斷被侵略。現在強調以溫和手段,理性地把道德、倫理將教義表達出來。911的回應,要以和平方式,藉溝通、談判進行,方能激發其理性思考,而表現慕斯林(服從主旨意者)的本色。
註:以上是91年5月13日林長寬教授在輔大宗教系專題演講。筆者(劉振修女)聆聽整理的概要。希望藉此幫助我們稍微了解伊斯蘭教所謂聖戰(Jihad)的意義。
刊載於2002年9月22日《教友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