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有很多的教友,不知道什麼是「基督徒合一祈禱」,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至少我所認識的新、老教友中,有八成以上不清楚。)雖然《善導》及《教友生活周刊》大幅報導;雖然有些神父在彌撒中「點到一下」的宣導;雖然在各種祈禱會中,神長們不斷闡釋「合一」的重要,然而,言者諄諄,聽者藐藐,大家有聽沒有到,依稀知道有這麼回事,或許感覺不出這件事為神長所重視,所以也就沒幾個人把它當作是一回事。儘管如此,筆者願以「哪壺不熱提哪壺」的心情,用另一種思考方向,來就教於對「合一」有研究與興趣的神長與前輩。
看了教宗及單樞機的談話與講道,讓我了解到「合一祈禱」主要的對象,應該是針對不同宗教派別的所有基督徒。然而令我好奇的是,神長們要我們為此祈禱,但卻沒有教我們如何以具體的行動,去促成所有基督徒的合一。或許這本來就是個無解題,因為要他們接受「聖統」或七件聖事,或是讓我們放棄他們口中敬拜的「偶像」,或是對聖母的敬禮,簡直就是緣木求魚,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教宗說的好:「基督信徒之間的修和,超過人為的力量所及。」對於此事,為人不可能,也只有祈禱、依靠天主施展大能,才有成功的一天。既然如此,似乎我們除了祈禱之外,什麼事也不能做,事情真的是這樣嗎?筆者淺薄的以為,至少我們在心態上可以稍微積極些,比如說,不要彼此攻擊、製造對立;不要提出「唯一」、「正統」來彼此刺激;不要逢「他」必反,排斥對方的聖歌或祈禱方式;相反的我們應在「認識耶穌」上,彼此交換意見、溝通心得,以更彰顯主名、榮耀主名;在信德培養上互相勉勵,更加愛主、信主;而在愛德事工上更應共同努力、相互激勵,讓別人認出我們都是基督徒來,也正如單樞機所言:「彼此相愛是基督徒合一與廣傳福音的捷徑」,而彼此相愛的具體作法之一就是凡事忍耐、凡事包容,這樣我們才有合一的空間與希望! 所有基督徒的合一,為現在的我們來說,似乎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夢想,雖然它終究要在主的介入下實現,但畢竟現在我們使力的空間有限,那我們只有為此繼續不斷的祈禱,與致力於不再製造新的分裂。然而我們要反省的是,為我們自家的天主教會,我們有「合一」嗎?在教會中,常會出現一些新的祈禱團體,然而有些神長、教友們,因為對他們一些不成熟的刻板印象,不參予、不輔導,甚至消極的抵制、排斥與暗示教友們不要參加與配合。但是令我納悶的是,耶穌不是曾經教訓過我們:「不要禁止!因為誰不反對你們,就是傾向你們。」(路:九, 50 )聖保祿也曾說過「有些人宣講基督,固然是出於忌妒和競爭,有些人卻是出於善意;這些出於愛的人,知道我是被立為護衛福音的;那些出於私見宣傳基督的人,目的不純正,想要給我的鎖鏈更增添煩惱。那有什麼妨礙呢?無論如何,或是假意,或是誠心,終究是宣傳了基督。為此如今我喜歡,將來我仍然要喜歡,因為我知道,賴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的聖神的輔助,這事必有利於我的得救。」(斐:一, 15-19 )或許教會因為從前曾發生一些事件,而有「怕草繩」的顧慮,但「因噎廢食」,不是也有可能阻礙教友的進步與教會的成長?而翻閱聖人傳記,不是也經常出現一些在當代為教會所不容或視為「不服從」者,日後終被封為聖人的情事?筆者客觀的以為,要分辨這些新興的祈禱團體是否為教友有益,應該看看參加者參與後獲得的「果實」,這遠比隨意猜測、批評來得有建設性。 另外有些聖堂,其所屬的一些善會,彼此有的「不相往來」,甚至相互批評、互相牽制;一些較大的聖堂,在福傳事工上,不主動積極的支援較弱的聖堂;一些聖堂辦主日學活動,自個兒關起門來辦,不與教區與其他堂區配合;甚至有的堂口自己沒有能力辦,也不鼓勵本堂的孩童參加別堂的活動,怕的是自己堂區的小孩改到他堂望彌撒,舉家成為他堂的教友;諸如此類,似乎都與「合一」精神相違背。對於此事,筆者確信光靠祈禱是不夠的,必須彼此放下身段、互相包容,眼光不要只注視軟弱的受造物,而應注視耶穌,看看耶穌希望我們怎麼做,才會為祂欣喜悅納。最後筆者願以教宗的話語來互相勉勵:「促進合一單靠祈禱並不夠,祈禱還必須配以心智、情感和記憶的淨化。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內心的皈依。沒有內心的皈依,就沒有真正的大公合一運動。總而言之,基督信徒的合一乃是天主的恩賜,這個恩賜必須本著謙虛和真理孜孜不倦的祈求,才能獲得。」 刊載2005年02月06日《 教友生活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