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打開他的大門,走出他的藩籬之際,若說「世界和平」就有影了,對單一宗教來說似乎是負擔太沈重,但如果由宗教界集體來參與,不但有它特殊的意義,同時也才成功有望。

  「宗教與和平生活營」在各界託付與期盼下,今年自八月廿七日至廿九日於天主教輔仁大學再度舉行,今年的主題為「宗教的傳統與社會關懷」。生活營至今已是第六屆了,光看這數字的累積,就可看出它的被肯定,也給幕後工作人員很大的鼓勵。

  生活營的主辦單位是「中華民國宗教與和平協進會」,執行單位為輔仁大學宗教系,協辦單位有一貫道、天主教、天帝教、伊斯蘭教、道教、佛教、統一教、基督教,指導單位則為內政部。特別一提的是,「光啟社」周文義社長願意全程義務提供錄影,製成碟片,提供主辦單位送給每一位參與的人。

  八月廿七日上午工作人員即開始準備,剛把生活營的紅布條掛出去,就有好奇的同學來詢問,並吸引了一位報社的記者趁便來採訪。下午學員陸續報到,參與的學員除了協辦的八個宗教外,尚有「中華天地正教」、民間宗教及一些無宗教信仰的人。

  第一堂課,是天主教丁松筠神父的專題演講「宗教產生的是和諧或分裂?」,談吐幽雅風趣,令人印象深刻。歡迎晚會中出席的特別來賓,每一位都大受歡迎,學員彼此談論著「怎麼這麼棒?」,被談論最多的是由視障朋友組成的「五眼樂團」,也許是他們不用眼睛看,所以特別專注,彷彿用生命唱出他們的心聲,攝影人員感動得頻頻按著快門。兩位帶動唱的老師不僅專業,也分享她們的感動,其中尤其發人深省的一句話是:「每一次參與活動,都得一次感動;打開心門的同時,世界也少了一堵牆。」

  八月廿八日六點半即開始「宗教靈修體驗」,由佛教鄭振煌教授介紹「藏傳佛教的靈修及打坐」,接著天帝教蔡緒神老師也介紹「天帝教靜心靜坐」,均以修心、健身為主。接著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鄭英兒牧師分享他們疼惜台灣的使命與責任;道教廖武治董事長以「大龍峒保安宮為例」介紹道教的社會關懷 ;天帝教秘書長詹敏悅則介紹「天帝教的社會關懷」;「天主教康泰基金會」執行長陳良娟介紹天主教在醫療照顧的努力;佛教淨耀法師則以「從佛教觀點談家園的興建」為題,介紹佛教的社會關懷。

  下午學員先有專人的「行前解說」,再參訪「樂生療養院」,以免對痲瘋病患有些不必要的誤解,和必要的尊重。令人驚奇的是,有位病友竟一眼認出三十多年前,曾經到那兒作彌撒的馬天賜神父。

  八月廿九日,有一貫道李玉柱秘書長分享「一貫道的社會關懷 - 心靈教育篇」;統一教陳拓環副協會長分享「統一教的社會關懷」;最後為伊斯蘭馬孝棋教長分享「伊斯蘭的社會關懷」。接下來的「小組集體創作」成果展,一向是活動的重頭戲,主辦單位並將各小組集體創作的海報,一一拍照留存。再來則為推動「宗教交談」多年的馬天賜神父和李隆楙教授共同主持「心得分享」,有兩位前幾屆的學員特來探營,其中曾任營長的天帝教馬仁宏分享馬神父給他的感召及對這活動的期許。有學員認為跨宗教的活動也能相處如此融合,就像在同一個宗教環境下一樣。學員也談到這麼好的活動,不傳出去太可惜,希望下次看到「生活營」訊息時,不再只是擦身而過,要親自一窺堂奧才好。

  最後,輔仁大學宗教系黃懷秋主任語重心長的表示,不要太美化了「宗教交談」,其中也是有許多挫折,活動以後,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這可分四個層次:一、生活上,在日常生活上與不同信仰人的相處,也是種「宗教交談」,其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1. 願意了解、聆聽他人的宗教2. 不要期待改變他人的信仰3. 不要否定自己有改變的可能;二、理論上,理論的層面可交由專家來分析;三、社會上,社會的關懷,在宗教的合作上是較易達到;四、崇拜上,各宗教一起崇拜,是較為困難的,要突破它才能一起更深入的交談。馬神父則認為,「宗教交談與合作」是要先認識別的宗教,彼此尊重、彼此學習,甚而彼此相愛,才能達到共同促進「世界和平」的最終目的。

刊載2004年9月5日《 教友生活周刊 》

目 錄